台北故宫发现《圣教序》底稿,被苏轼鉴定为真迹,原来我们被碑刻误导了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6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《圣教序》是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的一部范本,它有三大优点:其一是来历真实可信,比《兰亭序》《快雪时晴帖》更令人信服,不存在真伪之辨;其二是字数多,足足有1900多字,比书信手札更满足长期临摹需求;其三是每个字都优中选优,出自真迹,相当于一部王羲之笔法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
图片

当年,怀仁耗时20余年才将它编集完成,通过剪字、临摹,先完成一件底稿,再书丹碑上,最终镌刻完成。如今,西安碑林就藏着《圣教序》原碑,可惜已经断裂,碑面残损不堪,不适合临摹学习。

图片

《圣教序》虽然拓本众多,但几乎都是南宋以后的版本,经过了数百年的风蚀水侵与人为破坏,碑上的字出现了字口漫漶、模糊、笔画孱弱纤细以及缺字等情况,再进行拓印,更加无法还原原作了。因此,很多书友临摹拓本易受误导。

图片

而在2023年时,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开了《圣教序》的墨迹底稿,引发了书坛的震动,它填补了原碑、拓本的诸多不足,不仅笔路清晰、细节完整,用笔处理纤毫毕现,而且1900余字一字不缺、一个笔画也没有残损。

图片

此作递藏有序,卷后还有苏轼的鉴定跋文:“圣教序者。唐太宗为三藏法师玄奘撰也。高宗临御。以一金钱购王羲之一字。命怀仁汇集成文。藏之天府。其勒石行世者。则怀仁临摹笔也”。

图片

《墨迹圣教序》全卷纵约26厘米、横1056厘米,总计100余行,字径大小约2厘米,它递藏有序,先后归后蜀内府、苏轼、佛印、绍兴内府、贾似道、项元汴、清内府所有,上世纪40年代末辗转流落台湾省,后入藏台博,文物编号为K2B000383N000000000PAF。

图片

墨迹版完整呈现笔锋运动轨迹,这是拓本与原碑无法替代的,而拓本因刻工转化,常将微妙的侧锋起笔简化为单一的方笔或圆笔,原碑则因石质坚硬,无法保留笔锋“锥画沙”的涩感。行笔过程中,墨迹中提按顿挫的细节、笔锋自然分叉的飞白真实可辨,拓本经捶拓后,飞白处常模糊成块,原碑更因风化磨损质感荡然无存。

图片

墨迹本展现“随势赋形”的生动性,优于拓本的“规范化处理”,拓本为追求刻字整齐,常将这种微欹调整为端正,失去险中求稳的意趣,破坏原有的空间节奏。墨迹本的浓淡枯润层次是拓本与原碑完全不具备的优势,无此动态变化。

图片

孙过庭《书谱》强调“察之者尚精,拟之者贵似”,这也说明墨迹是精准观察笔法的唯一载体,能让后人得以“穿越时空”,直面王羲之书写现场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36.4℃!广州全市挂高温预警!后天起雷雨又来,晾晒抓紧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大小单双走势分析的方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